報 告 人:何剛教授(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
報告題目:含主族元素紫羅精的制備及應用
報告時間:2019年10月13日(周日)下午3:30
報告地點:逸夫樓 A208
摘要:紫羅精類化合物是一種具有優異氧化還原特性的陽離子型有機分子。在施加電壓或光照條件下,可經歷兩步可逆的單電子氧化還原并伴隨著明顯的顏色變化。然而其共軛程度較低、能隙過大等問題極大地限制了此類材料在太陽能轉化和儲能相關光電領域中的應用。我們將主族元素引入到紫羅精體系中,制備了一些列性能優異的新型含主族元素的紫羅精衍生物。(1)我們將硫族元素(S, Se, Te)引入紫羅精骨架中,成功制備了含硫族元素紫羅精小分子衍生物,并將其命名為“Chalcogenoviologens”。在此基礎之上,制備了一系列的含第六主族元素紫羅精小分子及聚合物,深入研究了其在電致變色、光解水、有機電池和生物抗菌中的應用。(2)我們將含硼元素引入紫羅精中,制備了具有AIE性質的含硼元素紫羅精。(3)將鉍元素引入紫羅精骨架中,成功制備了含鉍元素的紫羅精衍生物。
報告人簡介:
何剛教授現為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拔尖教授、“仲英青年學者” 、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項目。2011年博士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師從房喻教授。2011至2015年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及國家納米技術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獨立建組以來,形成了以“含主族元素紫羅精”為主題,涉及能源、環境、智能材料及生物抗菌等領域的特色鮮明的研究工作。2019年起代言中國化學會“中國青年化學家元素周期表”中的碲(Te)元素。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各一項,陜西省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迄今在JACS、Angew. Chem.、Chem. Rev.等知名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50余篇,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0篇,論文被引用超過1400余次。其中,部分成果已經實現了產業化。在多個國內及國際學術會議上進行邀請或口頭報告,研究成果得到了相關領域國際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產生了日益增大的國際影響力。
報 告 人:張明明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報告題目:熒光金屬配位聚合物
報告時間:2019年10月13日(周日)下午3:30
報告地點:逸夫樓 A208
摘要:熒光聚合物相對于小分子和無機量子點等發光材料而言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和良好的加工性,在生物標記、成像和診斷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然而傳統的熒光分子在作為熒光超分子聚合物的生色團時都會面臨著由于濃度過高產生的自淬滅問題,而且絕大部分過渡金屬在配位時由于重原子效應也會淬滅有機配體的熒光。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首先通過引入有聚集誘導發光性質的四苯基乙烯衍生物作為熒光基團,利用金屬配位作用限制四苯基乙烯基團的自由旋轉以降低非輻射的能量損耗,使得配位后的金屬配合物表現出比配體更強的熒光以及更高的量子效率。當我們以該金屬配合物為單體構筑聚合物,這種通過聚合所產生的聚集與聚集誘導發光所需要的聚集正好吻合,使得形成的聚合物的熒光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在得到這類聚合物以后,我們拓展了其在細胞成像、氨基酸檢測以及人工光合作用等方面的應用。
報告人簡介:
張明明,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7年6月畢業于浙江大學化學專業;2007年9月-2012年6月浙江大學化學系理學博士,師從黃飛鶴教授;2012年9月-2017年7月先后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馬里蘭大學以及猶他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8月作為青年拔尖人才引進到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工作。主要從事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研究,集中于開拓超分子聚合物在自修復材料、熒光生物材料以及光捕獲材料方面的應用,在JACS,Angew.Chem.,PNAS等國際知名的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超過60篇,被引次數超過3000次。